大家有没有发现,越来越多城市的地铁都开始涨价了?从北京、武汉、南京到今年的昆明、重庆,几块钱坐到底的时代已经过去。
票价上涨表面是地铁公司亏损严重,实则藏着两条宏观经济暗线:2008年金融危机让不少本不该修地铁的城市跟风上马,而房地产行业的衰落则让地铁运营雪上加霜。
2024年内地已公布财报的地铁公司中,仅福州、上海盈利,其余26个城市扣掉政府补贴后全在亏损,北京、深圳等城市年亏损达数百亿。
地铁成本分修建和运营两大块。中国每公里地铁修建成本约5-6亿元,特殊地貌或拆迁会推高成本,上海十九号线每公里达20亿元。这导致很多地铁公司背负千亿级负债,年利息支出几十亿到上百亿。
运营成本同样惊人,包含维修、折旧、人力等。重庆地铁11条线路年运营成本约60亿元,其中人力成本占30亿元,正式职工2万人;北京地铁公司则有3万多员工。
成本高但客流量难达盈亏平衡。除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,多数城市地铁仅早晚高峰人多,全天平均客流不足。
衡量客流量的客运强度标准是每日每公里0.7万人次,全国41个有地铁的城市中仅17个达标。重庆客运强度0.9仍难盈利,其人均运营成本15元,而平均票价仅2.2元,意味着客流需增加6倍才能打平成本。
全球90%的地铁线路都不赚钱,依赖政府补贴。国家对修地铁一直谨慎,1995年曾因财政压力叫停多地项目,2003年更规定城区人口300万以上才有资格修建。但2008年金融危机打破了这些限制。
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,各地为提振经济加大基建投资,地铁项目因 “每投1亿拉动2.6亿 GDP、创造8000个岗位” 的效应受到青睐。在GDP增长和政绩诱惑下,不少城市忽略财政负担,推动地铁项目上马。
当时很多申报城市在数据上做手脚,把郊区人口算入城区人口、虚报客流量,使不少城区人口不足300万的二三线城市也启动了地铁项目,却背上沉重债务。
2011年上级部门建议学习香港地铁的TOD模式 —— 边修地铁边开发周边地产,以地产收益补贴运营。
香港地铁的TOD模式很成功,其地铁业务虽常亏损,但旗下1600家地铁站商店、10多个商品房项目和16家商场的收入不仅填补亏空,还能盈利。2024年港铁收入600亿港币,净利润158亿,主要来自地产业务。
内地地铁公司多由地方政府和国资主导,开发地铁周边商铺和地块顺理成章。而地铁大发展期恰逢地产行业黄金时代,很多城市的地铁公司成了 “地产公司”,地产收益远超地铁业务。
南宁轨交去年收入39亿,商品房销售和工程服务占28亿;武汉地铁曾靠土地开发年入50亿,盈利超10亿;深圳地铁更是靠地产常年盈利,2020年地产收入达149亿。
地铁曾是地方发展的强心剂,“地铁一响,黄金万两” 的说法印证了其对房价的拉动作用。
但TOD模式在国内并不好复制,香港80年代搞地产时还有大量空地,能同步推进地铁与地产开发;而内地很多城市规划地铁时,城区已高度发达,周边土地早被房企抢占,留给地铁公司的开发空间有限,不少城市只能边修地铁边调整方案。
这导致两种尴尬结果:要么客流量大的地铁站商业密度低,赚不到地产钱;要么站点规划不合理,乘客出站后离目的地还很远,反而添了麻烦。
过去十年,只有深圳、武汉、上海等少数城市真正靠TOD模式用地产收益反哺地铁,多数城市的地产收入相比地铁巨额支出只是杯水车薪。
更关键的是宏观经济变化。2008年地铁热兴起时,中国城镇化率50%,经济高速增长,各地预期乐观,常把地铁修到郊区,计划靠新城吸引人口。
但2019年城镇化率突破62%后,增速放缓,人口流入减少,很多新城成了鬼城,超前规划的地铁也成了牺牲品。南宁佛子岭等 “鬼站” 就是例子,出站即是农田,投入成本却收不回回报。
近年地产行业不景气,地铁站周边房价、租金下滑,连TOD模式做得好的地铁公司也遇困境。武汉地铁不少商铺租不出去,资源开发收入暴跌一半以上,只能靠政府补贴;深圳地铁因入股万科,去年计提投资减值损失334亿,业绩由盈转亏,还得借钱帮万科还债。
地产收入下滑让地铁公司更依赖政府补贴,但地方政府收入多来自土地财政,地产不景气使其压力陡增,形成恶性循环。
重庆过去五年土地财政收入从2000亿降至500亿,在教育、卫生等刚性支出面前,只能减少地铁补贴,地铁公司无奈选择涨价。
如今地铁正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负担。2018年后国家提高地铁审批门槛,考虑到人口难有爆发式增长,没地铁的城市未来大概率也不会有了。
过去十几年地铁的飞速发展,映照着城市经济的狂飙突进,既承载着经济腾飞的梦想,也参与了城市扩张。
本应是民生血脉的公共交通,在超速发展中异化为面子工程和GDP筹码,离便民初衷渐远。
当下经济转型,城市建设回归理性,地铁发展留下的规划问题和千亿级负债需长期消化。
如何让地铁从压力源变为支撑力,让便民交通名副其实,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,也警示后来者别走弯路。
新宝优配-配资平台开户-配资头条网-配资怎么玩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