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值金秋,广东茂名高州市的龙眼虽已过采收季节,但在这片享有“中国龙眼之乡”美誉的土地上,全国农业劳动模范、高州市燊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高州燊荔”)总经理朱焱宗的身影却未见清闲——他正统筹着企业的深加工与销售,并忙于参与茂名市总工会组织的“劳模工匠助企行”专项行动,向同行和农户分享技术经验。作为“劳模二代”,朱焱宗不仅传承了父亲——广东省劳动模范朱新的技艺,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劳模工匠如何为农业产业升级注入动能。
直击龙眼产业痛点
以科技破题引才
7月31日,茂名市“劳模工匠进企业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”专项行动推进会在高州市沙田镇举行。来自农林牧渔领域的劳模工匠、技术专家齐聚一堂,为龙眼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。作为全国农业劳模,朱焱宗带着一线种植与加工的实践经验,成为会上的焦点。
“高州龙眼产业现在就像负重爬坡,‘五道坎’必须跨过去!”朱焱宗开门见山,“第一是人才断层,懂技术的老把式慢慢老去,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下地;第二是科研薄弱,我们还在靠经验摸索‘大小年’规律,缺乏系统化的技术支撑;第三是加工粗放,鲜果卖不完就烂在地里,深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;第四是销售被动,收购商压价、物流损耗大,果农辛苦一年赚不到几个钱;第五是风险高企,‘投入大、回报慢’成了行业标签,没人敢轻易加码。”
面对这些问题,朱焱宗建议要用科技焕新动能,以升级吸引人才。他结合高州燊荔的探索举例:“我们想让年轻人回来,不能只喊口号,得让他们看到农业的科技含量。我们把园区管理分成‘打怪升级’的阶段:初级阶段,新人可以学看气象数据、做病虫害基础防治;再往上,学操作无人机观测园区、预测病虫害;最高级的,是在办公室里通过平板管控机器人作业。这样一步步提升科技参与感,年轻人才能留下来。”
深耕智慧农业
延长产业链惠及农户
“要是没有茂名、高州两级工会组织的‘劳模工匠助企行’专项行动,我们很多技术探索可能要走更多弯路。”谈及多年来的实践,朱焱宗坦言,工会搭建的交流平台让他能接触到更多专家资源和同行经验,也让他更坚定了“以技术助农、以产业带农”的方向。
在高州燊荔的龙眼园里,一套智慧化灌溉系统格外显眼——黑色的管道沿着果树根系延伸,技术员通过平板就能调节水肥比例,喷淋设备在扬花期还能精准控花。“以前农户最怕龙眼爆花,花开得太猛就花而不实、坐果率低。”朱焱宗蹲在果树旁,指着花蕊解释,“我们在工会的支持下建了智慧化灌溉系统,这套系统能在扬花期水洗25亩龙眼地里的花朵,冲掉多余的糖蜜——糖蜜多了蜜蜂不敢授粉,水洗之后既能防爆花,又能让蜜蜂顺利采蜜,坐果率提高了不少。”
病虫害防治是农户的“老难题”,朱焱宗通过工会对接专家,摸索出“预防为主”的体系:“病害和虫害要分开治,菌类看不见,就得靠经验和预测。我们跟着农业部门的预测预报走,什么时候打什么药、什么时候补微量元素,都有时间表。”他还经常通过工会组织的技术培训,把这些方法教给周边农户,“有个农户以前粗放管理,两亩地一年才赚几千元,现在跟着我们精细化管理,纯收入能到一万三四,他说‘跟着朱劳模干,心里有底’。”
冷链保存和深加工是朱焱宗延长龙眼产业链的关键布局。“我们现在每天能处理2万斤鲜果,出3500斤左右干果。”朱焱宗说,“端午节、中秋节要赶订单,还要跟国外客户谈出口,往年的干果能卖到第二年4月,刚好衔接荔枝季。这样一来,不仅企业有稳定收益,农户的鲜果也不愁卖,哪怕过了旺季,也能通过深加工赚钱。”
(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誉建业 通讯员刘伟彬)
新宝优配-配资平台开户-配资头条网-配资怎么玩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